寻同空间设计 | 坡无是 · 宁静古朴,疗愈的风景
随着沙溪旅行的热潮,古镇里的民宿囿于建筑原始形态、面积或是设施支持等因素,逐渐疲于应对日益增进的旅行居住诉求;与此同时,高地景观的白族民俗特色村落风貌予以旅人结识沙溪的另一种全新视角——“眺”出来,见全貌。
于是,更多的改造型乡村民宿走上坡去,留守着古旧建筑中具有乡土性或历史感的结构和材料,修旧如旧,分开自身的材料与历史特性,形成新旧对话的对比关系,诠释着在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人与空间的交互体验。
起
从大理出发,沿大理-剑川公路行驶,再转剑川-沙溪公路,出高速走一小段省道之后转上20多公里长盘盘曲曲、蜿蜒回转的山路,山路外侧是徐霞客笔下“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所不能及也”的洱海之源。
随着海拔的升高,艳阳在转过一个弯道倏忽间便不见了,细细密密的雨落在窗上映成断线,又一个弯道变成了南方湿而轻的并不成形态的雪,不落了,哗啦啦的争抢着描摹着车速向后展羽飞去。
路程耗时约2小时40分钟。车队卡在黄墙土瓦堆挤间浮出来的一条巷巷口,抽着旱烟的老者听着乡村窄路两方对冲的车辆各自指挥着闹哄哄并不作声,兀自窝懒在路石上背靠枯树晒太阳,只是低低压下了毡帽以示被扰了清静。
那是第一次去到那个当时还没有被剧播所扰、人影寥寥,被誉赞为遗世独立世外桃源——沙溪的景貌。“沙溪镇上本无溪,古巷深深听马蹄”。大多数游客来到这里,多是为了逃离人潮熙攘的丽江,或是风花雪月的大理,来寻这任凭外世喧嚣、自守一方古老的初初南诏之地。
穿过村路,层层攀下乡道,眼前是一幅鳌峰山打开稻田的明朗。草木梯田在参差不齐地黄,沿途的露气凝结成晨霜,黄土墙染成愈发沉稳的颜色。整个沙溪还在静静地睡梦未醒,但没关系,对于刚刚结束山路蜿蜒侵入边隅古镇的旅人来说,这桃源自成一梦。
初见这庭院是23年的2月,一方四合是主理人段姐从在地原主人手上租下的半间院子,一半由她在保证乡村自然生态“原真性”的规范下修建民宿,另一半仍保留原貌作原主人一家生活居住。
位置在古镇广场往坡上去两公里、约七八分钟车程的华龙村最高点,然后还能再上,上到木质结构搭起的二层,那时候未做改建是整个开放的高台敞阁,望出去是远方的层峦叠嶂和近前错落的屋宇,形成连续延展的画面,那是能俯瞰整个沙溪古镇的最高点。
无人机像一只展翅的风筝,扑啦啦的放飞出去,牵回来的景象虽是还没到麦浪丰收季的冬荒,但人被坡顶高地盈盈的春风环抱着,忍不住的去规划着、想象着它可能的呈现的各种模样,像是能看到彼时还光秃秃的土地生长出了丰盛的或然性。
承
院子原本只是半落依附山势的普通民居,二层高台脚下原是院子里的牛棚。望山景观好,于是定下了民宿整体结构搭建方案,在剑川定好成方的木材,根据当地乡土建筑的建造逻辑,考量整体建筑体量、高度、柱位和进深的前提下,凭眺阔地的一侧搭建起二层,建造成现今所呈现出的坡无是建筑样貌。
二层那时是开放的高台,自小生长在沙溪的三五好友常在那里一聚,饮茶品酒或是烧烤一餐,山风月历在呼啦啦的吹,日子在沙溪静静地淌。
在追寻这间民宿各种可能的过程中,先定下的是名字——「坡无是」,“坡就是在山坡上嘛,这很简单。无是,就是怎样都行,无是无非一闲人,只要你在这呆着舒服怎样都行,和道家那个‘无是’没关系”,段姐说。直到后来客满盈门,对于这个名字的由来她一直在解释的路上步履不停。
转
院子原始状态的入户是半坡延伸去到的漏阁,由这间兼具出入口功能,内连天井,这是当地民居建筑中最常用的形式。
考虑到未来的民宿业态规模和门口土质坡道修葺因素,在调整整体动线的过程中,大刀阔斧的破了原始建筑一段连通上下动线区块的矮墙,原先只是在路旁一棵半茂不茂的树作为特征点被辨别出来,留着它在曲径通幽的门口,不必动。
落成后它与能够瞭出去很远的飞檐翘角共生成了一道空间与自然对话的风景,这是设计的预见,也是一种设计师对整体空间地形、地物和秩序的敏感。
△项目收尾阶段民宿入户景观
作为民宿景观的主视觉面,厅堂保留了初始建筑设计外部的木柱分割结构,在层高极限里力持采用全景玻璃视野,让通达连绵的公共区域以天时生灵为自然画幅,全然不会浪费居于高位的每一时景致。
因为这一间相当于「坡无是」的前台、大堂和餐厅功能的集合体,设计诉求不仅是望景,还要满足居客休憩、用餐甚至是会客的需要,“会考虑到遮阳、西晒等很多问题,甚至考虑过要不要采用风格意境相对暧昧、旖旎的雪见窗,把分割结构一行到底,但最后完全臣服于高地望出去的沙溪景致,没有哪个角度更能将全貌环抱于胸了”。
△晨曦
△日暮
地理学家Jay Appleton曾经提出「视野-庇护」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人类喜欢混合环境,更具体地说,喜欢视野和庇护的一个平衡点,当有过多视野的时候,我们就会天然地想要寻求庇护。
虽然正面是全幅的玻璃,但在转角连接处设置了窄条的立传旋转窗,功能上增加了大阔空间的空气流通性,相信逃离城市密度牢笼不远万里来坐到檐下观雨的人,也会想要听风。“最有成效的空间都必然在视野和庇护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
五间客房与「坡无是」大厅在室内装修风格上保持了一致,都是采用了当地白族民居建筑中具有标识性的干阑式举架结构,木材的质感在生态民宿中有着别样的温情,无论是纹理还是裂纹,直到它生长进了建筑里就会赋予空间沉淀和安宁的静气,如归,如至。
段姐的朋友艺术家丁勇老师为「坡无是」绘制了几幅大尺寸的亚麻布丙烯画作,充满张力的线条与笔触兼具粗粝与柔和,交织、叠组间将二维几何转译为立体空间的恣肆与饱满。
不仅是画作,户外的下沉雕塑和室内摆置的陶艺都是丁勇老师结合整体设计风格添置的独到艺术诠释。每到日暮黄昏光影总不敲门,日日偷溜进来爬上供案又不好好坐着似的寸寸滑落,流转绝妙的光影效果给艺术品又增加了一层温润而渊默的美感。
作为香烟大省,云南有一种很有趣的风土建筑——烤烟房,因为烟草公司只收购烤好的烟叶,农户只能在自家用夯土建起上覆瓦顶下开窗、形似烟囱的一间房,随着电烤烟房的普及这种建筑在时光中渐渐失去了站脚,被弃用、拆掉,很难再见到了,段姐的极致性情让「坡无是」十分有幸的留存了一间极具视野震撼力的客房。
坡上民宿抬头便得见梵高星空,于是天窗细长,窗景是山草、虫鸣和星光。建筑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讲“建筑应当简洁、粗犷、贴近自然,运用原始材料和光线、空间与绿植营造愉悦感。”有星无月是微明,星月同辉是愿景,这是【问月】的由来。
有古井的庭院植了一棵冬红夏青,斑驳的掠影浮光拓在影壁上,为【景染】,还破掉了作为家庭房原始互相叨扰的环形动线,一道折叠门把古朴和张力延伸向室外,静影沉璧。
二层的两间为【望山】和【无尘】,开在高度2/3处视觉黄金比例分割点的横窗,屋脊越不过的山脊线在云浮时便是深深浅浅,高低差通过限制周边的视野,从而形成天空的框景。
正对天井的一间虽不似其他空间斜顶纵向举高,但木质梁材与造型饰面制造的层级区履践出功能划分、拓开了空间的旷达,虽旷达却最温柔,微风拂动窗纱,阳光下闲庭拥坐看云舒霞卷,享受着生活的慵懒,此间为【柿意】。
由着山势而建,势必要面对围合的布局,但悠然山居心向旷野有何妨呢,风景本身没有界限,而是存在于相互的邀请与被邀请之间,粗粝的夯土山壁成为独一无二的坡上景观。
合
再次探访「坡无是」在三月末民宿已正式投入经营月余,油菜花田色彩斑斓成梵高掌上的调色板,狭窄村道,连接古镇与山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载满金花和阿鹏的小黄车,一只一只小车肥嘟嘟穿梭往返于花丛间如同勤劳的工蜂,这已成为当地村民的重要生计来源。段姐似乎与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已熟识,来一趟必要在这望山桌前坐坐,热茶交换阅历,话也不多,生活不就是这样热腾腾却安安静静的。
白族女孩们话不多,偶尔目光相接眼里满是比山景明媚的笑意与友好,平常她们在店里忙活着小食茶水、制作私房菜,“工作闲暇我让她们在视频软件上学做水果拼盘,两三次就能切成很漂亮样子了”,村民管家加入民宿的运营能够满足当地村民的工作需求,让来到「坡无是」的客人感受到了更多当地生活的乐趣,客人与乡村连接更为紧密。
“后山是还没打理好的花果园,天气暖起来计划打造成户外群落文化空间,邀请更多艺术家到「坡无是」进行沉浸式创作”,段姐的洒脱和风趣留下了一组只是上山来喝茶的客人。员工准备好茶点放起了沙溪不绝于耳的主题曲——去有风的地方,她不,她的山居艺术民宿屋梁上旋绕回旋着电影《至爱梵高》主题曲《Starry Starry Night》。
设计师的灵感塑造了民宿的骨血和式样,而后由其主人浇灌出性格与灵魂,不仅是「坡无是」,将在地文化的特色向客人娓娓道来也成为她想做的事情。晚间山雨欲来油画变水墨丹青,待黑透又是梵高画笔下的星月夜了。
那便留在坡上看星空吧。所有对无的描述都会对其加以限制,无何妨,是何妨,无是又何妨。
项目名称|坡无是项目地址|中国 云南 剑川沙溪室内面积|900㎡占地面积|11亩设计公司|寻同空间设计设计时间|2023年3月完工时间|2023年12月设计总监|孔德阳执行管理|孔令凤执行设计|陈鑫杰软装设计|涂瀚殳项目摄影|李恒项目文案|田蕾琪
孔德阳 Daniel K寻同空间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页:
[1]